适应症:原发性高血压。不良反应:常见不良反应如下,应注意观察。若出现异常,应减量或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置。1.肝脏:少数患者(0.1~5%)出现GOT、GPT、γ-GTP、AI-P、胆红素、LDH升高等肝功能损害的表现,故需注意观察,如有异常应停药。2.肾脏:少数患者(0.1~5%)出现BUN、肌酐升高。3.血液:少数患者(0.1~5%)出现白细胞数减少、嗜酸性粒细胞增加。4.循环系统:少数患者(0.1~5%)出现心悸、颜面潮红、潮热、血压降低,极少数患者(5.神经系统:少数患者(0.1~5%)出现头痛、头重、眩晕、步态不稳、体位性低血压,极少数患者(6.消化系统:少数患者(0.1~5%)出现便秘,极少数患者(7.过敏症:少数患者(0.1~5%)出现皮疹,极少数患者(8.其它:少数患者(0.1~5%)出现浮肿(面部、小腿、手)、GPK上升,极少数患者(禁忌:下述患者不得用药:1.心源性休克患者[服用本品有可能使症状恶化]。2.孕妇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、哺乳期妇女禁用[参照(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)项]。
适应症:盐酸苄普地尔片适用于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(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)。因本品具有潜在的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(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)作用,故只适用于其它药物治疗无效(或不能耐受)的顽固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治疗(疗程不超过一个月)。本品可单独给药或与β受体阻滞剂和/或硝酸酯合用。不良反应: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发现的发生率在2%以上的不良反应有:全身系统:无力、头痛、流感样症状;心血管/呼吸系统:心悸、呼吸困难、呼吸系统感染;胃肠道系统:胃肠道不适、消化不良、恶心、厌食、口干、腹泻、腹痛、便秘;一般神经系统:嗜睡、头昏、失眠、震颤、手抖、感觉异常;心理方面:紧张;特殊感觉:耳鸣;不良反应较常见,大多可耐受,有15%患者因胃肠道反应、眩晕、室性心律失常和晕厥而停药,临床研究和药品上市后报告的发生率在2%以下的可能不良反应有:全身性:发热、疼痛、肌痛性无力、双重感染和流感综合征。心血管/呼吸系统:窦性心动过速、窦性心动过缓、高血压血管控制、水肿、室性早搏、室性心动过速、QT间期延长、鼻炎、咳嗽、咽炎。胃肠系统:胃肠胀气、胃炎、食欲亢进、口干、便秘。肌肉骨骼系统:关节炎。中枢神经系统:头晕、眩晕、不能静坐、嗜睡、失眠、震颤。精神系统:忧郁、焦虑、不良行为。皮肤:皮疹、出汗、皮肤刺激反应。特殊感觉:视力模糊、耳鸣、味觉变化。泌尿生殖系统:性欲丧失、阳痿。实验室检查异常:肝功能异常、ALT升高。粒细胞缺乏症:根据美国的临床试验结果,800多例病人服用盐酸苄普地尔长达5年,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明显的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。充血性心力衰竭:在美国的临床对照试验中,少数病例(约1%)发生心力衰竭。肝酶升高:在美国1000多例病人服用盐酸苄普地尔的临床研究中,1%左右的患者发生具有意义的转氨酶升高(至少达正常上限的两倍),停药后恢复正常。禁忌:盐酸苄普地尔禁用于已知对盐酸苄普地尔过敏的病人。以下情况禁用盐酸苄普地尔:(1)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(见“警告”项下——诱发新的严重心律失常);(2)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或Ⅱ度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(除非已安置有效的心室起博器);(3)低血压患者(收缩压低于90mmHg);(4)心功能失代偿者;(5)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症患者,(6)正在服用其它使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药物。警告:诱发新的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盐酸苄普地尔具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特性,能引起新的心律失常,包括室性心动过速(VT)或心室颤动(VF)。此外,由于它能延长QT间期,因此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。由于这些性质,盐酸苄普地尔将给予其它抗心绞痛药无效的病人。QT和QTc间期延长的程度与盐酸苄普地尔剂量相关。在常用治疗剂量下,QTc延长者约5%,QT延长者约8.7%。QT和QTc可能与尖端扭转型室速有关。在美国的临床试验中,约在1.0%的服药者中见到至少是短暂的尖端扭转型室速,而许多QTc显著延长的病人停止服用盐酸苄普地尔治疗,所有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患者均有QT间期延长和低血钾。盐酸苄普地尔在法国上市后,已有100例确诊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报告。虽然其发生率仅0.01%,但真实的发生率肯定要高得多,因为现行的自动报告系统有相当大的漏报率。虽然对安全的QT间期上限没有规定,但建议在治疗中不应超过0.52秒。如果减少剂量仍不能避免QT的过度延长,则需停用盐酸苄普地尔。由于所报告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病例多有低血钾背景(常有利尿剂使用和明显的肝病史),因此,如需合并使用利尿剂,剂量宜小,最好加用或主要给予潴钾利尿剂,并监测血钾。盐酸苄普地尔具有第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特有的各种致心律失常作用(室性早搏增多、新出现的持续性室速和不易转复的室速/室颤)。由于盐酸苄普地尔在严重心律失常病人(对某些致心律失常作用最易感)中的使用经验十分有限,因此对其危险性尚待确定。
适应症:1、心绞痛:变异型心绞痛、不稳定性心绞痛。2、原发性高血压。不良反应:仅在剂量调整不当或已经有特定损害时,本药的心血管效应可能或会超过所希望的治疗作用,表现在心动过缓,血压下降和心肌收缩力减弱等。通常病人对本药耐受良好。可能会出现便秘;偶有恶心、眩晕或头晕、头痛、面红、疲乏、神经衰弱或足踝水肿等;罕见报导过敏反应(如搔痒、红斑、皮疹)和可逆性的转氨酶和/或碱性磷酸酶升高。偶可致血催乳激素浓度增高或催乳。极罕见的长期治疗病例中曾报导有齿龈增生和男性乳腺发育,但停药一般后可以逆转。禁忌:1、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。2、低血压(收缩压小于90mmHg)或心源性休克。3、病窦综合征(已安装并行使功能的心脏起搏器病人除外)。4、Ⅱ或Ⅲ度房室阻滞(已安装并行使功能的心脏起搏器病人除外)。5、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病人合并房室旁路通道。6、已知对盐酸维拉帕米过敏的病人。
适应症:可单独或联合其它抗高压药物治疗高血压。不良反应: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、水肿、疲劳、失眠、恶心、腹痛、面红、心悸和头晕。较为少见的不良反应为心绞痛,低血压,心动过缓,体位性低血压、瘙痒、皮疹、呼吸困难,无力、肌肉痉挛和消化不良。本品与其它钙拮抗剂相似,极少有心肌梗塞和胸痛的不良反应报道,而且这些不良反应不能与病人本身的基础疾病明确区分;尚未发现与本品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参数异常。禁忌: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过敏的病人禁用。
适应症:用于治疗原发性轻、中度高血压和心绞痛。尤适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。不良反应:禁忌:
适应症:本品适用作为高血压、稳定型心绞痛和/或变异型心绞痛治疗的一线药物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,对大多数患者,本品单独使用即可控制高血压。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单独使用不能完全控制血压时,亦可加入本品合并用药。本品能与噻嗪类尿剂、β-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。作为稳定型心绞痛和/或变异型心绞痛的一线药物,在临床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冠状血管痉挛但未确诊时也可使用本品。本品即可单独使用,也可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脂类药物和/或足量β-受体阻滞剂合并使用。不良反应:患者对本品有很好的耐受性。较常见的副反应是头痛、水肿、疲劳、失眠、恶心、腹痛、面红、心悸和头晕;较为少见的副反应为瘙痒、皮疹、呼吸困难、无力、肌肉痉挛和消化不良。与其他钙拮抗剂相似,极少有心肌梗塞和胸痛的不良反应报道,而且这些不良反应不能与病人本身的基础疾病明确区分。尚未发现与本品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参数异常。禁忌: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过敏的病人忌用。
适应症:轻、中度高血压症。不良反应:不良反应多为头疼、面红、踝部浮肿等,发生率约1%-7%,多为轻度,不需停药。降压总有效率为96.64%。禁忌:1.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。2.休克患者禁用。
适应症:治疗心绞痛、高血压。由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心绞痛,包括静息时心绞痛或变异型心绞痛,或是冠状动脉阻塞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。亦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,还用于治疗肥厚性心肌病。不良反应:1.国外治疗心绞痛时以安慰剂对照试验,结果表明,本品不良反应并不比安慰剂多。2.临床治疗心绞痛病人观察到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发生率为:浮肿、头痛、恶心、眩晕、皮疹、无力。3.不常见的不良反应((1)心血管系统:心绞痛、心律失常、房室传导阻滞(Ⅰ、Ⅱ、Ⅲ度),心动过缓、束支传导阻滞,充血性心力衰竭、心电图异常、低血压、心悸、晕厥、心动过速、室性早搏。(2)神经系统:多梦、遗忘、抑郁、步态异常、幻觉、失眠、神经质、感觉异常、性格改变、嗜睡、震颤。(3)消化系统:厌食、便秘、腹泻、味觉障碍、消化不良、口渴、呕吐、体重增加,碱性磷酸酶、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轻度升高。(4)皮肤:瘀点、光敏感性、瘙痒、荨麻疹。(5)其他:弱视、呼吸困难、鼻衄、易激惹、高血糖、高尿酸血症、阳萎、肌痉挛、鼻充血、耳鸣、夜尿、多尿、骨关节痛。(6)不常有的尚有脱发、多形性红斑、锥体外系综合征、齿龈增生、溶血性贫血、出血时间延长、白细胞减少、紫癜、视网膜病和血小板减少,亦有报道发生剥脱性皮炎。禁忌:1.病窦综合征。2.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(以上两种情况安置心室起搏器则例外)。3.低血压4.对本品过敏者。5.急性心肌梗死和肺充血者。